星期五, 九月 22, 2006

英特尔这只大恐龙现在为什么这么衰?

[webnote]
 
 
英特尔这只大恐龙现在为什么这么衰?
IT.com.cn | IT视点 | 出处:原创-IT| 2006年09月22日 14:08 | 阅读 28 次
        
英特尔这只大恐龙现在为什么这么衰?
2006-9-21 16:57:00 文/无波 出处:IT.com.cn(IT世界网)
 
当年那只自称肥胖而动作敏捷,并且吃肉的Intel恐龙
现在的表现看起来真的比较衰
不过如今它正在开展瘦身运动

  大多数战略转折点并不是呼地一下来到眼前,而是像那句描写雾地名诗一样"蹑着猫步而至",只有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那些琐碎的小事才显现出来,正是它们暗示着竞争力的改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――Intel创始人格鲁夫

  这是当年把Intel带上卓越颠峰的格鲁夫说出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。当时在他的带领下,Intel公司终于断然砍掉了存储器生产,集中资源微处理器领域取得了突破。从此,Intel踏上了光荣与梦想之路,所以后来写回忆录的时候,格鲁夫开始细细的回顾走向辉煌一个个细节,从那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中,找到了一个个成功的因子。

  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:蹑着猫步走来的,常常也不一定都是骄傲,也许也会预示着落寞与衰败。尽管我们对于Intel的研究不可能太多,但Intel 遭遇困境的原因,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在技术和战略出了问题那么简单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,或许从很多平凡的细节和小事上,我们也不妨智者见智的窥探出, Intel在长期的优势地位下,在内部慢慢地滋生出了傲慢自大的心理和文化,一步步的在很多地方显示出了消极的影响,最终出现了今天的局面。尽管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,Intel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其技术战略上,被竞争对手AMD一步抢先,以致步步抢先。

 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,IT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,然而在小概率上的几次事件的遭遇,已经足以能带给业界一些启发,事情不会这么简单。

  镜头一:某知名媒介举行N周年庆典的时候,业界巨头纷纷发来贺辞,唯独跟Intel联系上后,对方却答复,你们自己写好,当是我们发过去的就可以了。

  比之结果,合作伙伴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态度。是谁让谁郁闷,又是谁让谁温暖?

  镜头二:某区域连锁网吧开展推介活动,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总监孙秀芳女士亲自到现场捧场,另一个合作伙伴Intel方面的代表不知谓何人。据说孙秀芳女士在很多时候,只要时间允许,都会亲临伙伴发布会的现场,并且会努力而友好的做好配合,尽管很多客户暂时似乎还不够强大,但后来就是同这些逐渐成长的客户们在开始一步步的向AMD倾斜。

  AMD总监女士的表现很像中国著名的企业家:华为老总任正非先生。据称在通常情况下,想见任先生一面,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,只要他不乐意,天王老子也够呛――不过有一个例外,就是面对客户的时候,任先生甚至能亲自站到门口,手拿名片亲切的一个跟一个客户打招呼,不管对方是芝麻小还是西瓜大。

  Intel的表现则同很多染上了大企业病的家伙有一点点类似,三六九等分的太清,只会离伙伴越来越远。不贴近一线,永远不能的触摸到真实的市场,而只会培养迟钝而自大的脑子,企业的市场敏感度永远都在一线才能体验出。

  镜头三:04年8月,AMD与联想携手,在北京推出价格不到人民币三千元(约合新台币一万二千元)的计算机,主攻农村市场。"只走低价,将让大陆市场陷入恶性循环,"英特尔中国总经理杨旭驳斥。强势的英特尔与联想进入冷战,但双方关系越紧张,就越让AMD与联想的合作关系更紧密。在随后的时间里,Intel的传统的铁杆一样的盟友一个接一个的投奔对手AMD而去。

  尽管在当时,Intel仍然还足够的资本去强势,但是与当时的中国市场老大打冷战无论怎么说,都不能说是一个明智的决策,而且,鬼才能想到,那年的12月,联想居然上演了"蛇吞象"的一幕,一举成了世界第三大电脑厂商。

  对待有强大潜力的伙伴,Intel没有给予宽容;作为打冷战的对手,Intel也低估了对方的潜力和运气。

  镜头四、中国力推自己的无线标准WAPI,与英特尔推动的无线平台出现冲突,后者的强势态度,让中国政府一度表态,如果英特尔不做改变,将禁止其产品在中国出售。AMD中国的团队领导人物郭可尊在此时反而推动了AMD将X八六低耗能技术免费移转到中国,让AMD进入官方与企业市场更顺利。

  在任何时候,与政府出现直接的冲突一定是不明智的。尽管Intel后来的手段相当的高明,在市场上目前建立起了强大的领先优势。但是,其印象分丢得太多了,负面的影响一直相当恶劣,而且其所做所为不蒂于把AMD推进了广阔的中国市场的大门里。

  镜头五、Intel经理每天早上11:00到办公室,对下属非常宽容。周末是固定的休息时间,生活,稳定而惬意;Intel长期实行"two boss"的管理制度(即一个部门有两个老板主管,或者两个部门并行,但同时两个老板主管),导致"经理扩张太快,造成每个决定同期论证和达成共识的周期很长,所以每一项决定的效率很慢。"

  "地产狂人"顺驰的孙宏斌先生曾这样教导员工:要想比别人快一倍,就要付出多一倍的努力。当Intel的某些部门在过着宽容、有规律、稳定而惬意的生活时候,对手AMD终于抛出了领先一步的双核产品,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。而更多的冗员,当然不会带来更高的效率,反而带来更多的不必要的麻烦――你的任何麻烦都是竞争对手的机会。

  也许有人会持有一些反对意见,认为大公司已经有了完善的规则,注重团队和协同。我只能称之为,未必!我们可以拿公认的很有创新文化的企业标杆――微软和Google 来稍微做下比较:微软中国研究院初创立的那段时间,其工程师连续多日持续不断的在办公室做研发,在这种充满激情的文化和投入下,才有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乃至亚洲研究院的今天;而公认的Google第一美女副总裁Marissa Mayer,在google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9点一直到晚上12点回家,她每天要在Google呆上十几个小时。"Google不但拥有一群天才,更重要的是他们都非常努力工作,才成就今天Google的高速成长。"(Eric Schmidt语)

  每一项技术和产品的领先,每一项优势的确立,哪怕只有一点点,都意味付出更多更多的投入和汗水。快的吃掉慢的,大的未必就理所当然的快,这是很现实的道理。Intel这只当年号称灵活的只吃肉的大恐龙这段时间不仅跑的有些慢了,而且还因为自己的傲慢自大,把不少以前跟自己一起的跑的大大小小的恐龙同盟们,赶到了竞争对手那里。

  不过Intel毕竟不愧是Intel,其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也恰好在最关键的时候开始发挥作用,在断然宣布多达上万人的裁员之后,其处理危机的步调却相当的稳健和细致。

  首先其裁员之前,专门请了咨询公司在公司内部进行细细的考察和调研,其裁员的战略并非盲目下手;其次、切入点相当准――多余的经理人员;第三、补偿金合法且合理(尽管补偿方案因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保护规定不同各有差异);第四、Intel中国公司"为裁员员工专门请了一个专业服务公司,为我们写简历,帮助我们寻找猎头公司和新的工作机会,以及帮我们掌握寻找新工作需要的一些新的技能等(被裁员工语)"。

  这种科学性和人性化的裁员方式不仅尽力的在减少Intel裁员带来的动荡,而且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出了对人的尊严和利益的尊重,我们国内的众多所谓致力于打造优秀民族企业、创建和谐社会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名牌企业,在裁员这个事情跟Intel之流的企业一比较就会得出结论――两者的差距根本没得比。

  所以,从这些动作上,我们反而依然能看到Intel作为一个领袖企业的灵魂。Intel的未来,依然值得期待。

没有评论:

google站内搜索

Google